傲世皇朝动态 NEWS真实、正向、传递价值

当前位置: 首页 > 傲世皇朝动态 > 公司新闻

马六甲海峡那么长,涉及到马来西亚和印尼多个地方,为什么是新加坡繁荣起来了?新加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日期:2023-09-11 11:22:56 / 人气:

1819年东印度公司的莱佛士(这位大哥的塑像,现在还站在新加坡河畔)登陆新加坡。这次登陆对新加坡的意义非常大,英国人从此开始把新加坡当作在远东的贸易站和战略支撑点,这比香港还要早20多年。1826年,海峡殖民地成立,包括现在的新加坡,槟城和马六甲,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年的新加坡优势并没有现在这么明显。

大家可以在地图上看一下这三个地点,分别在马六甲海峡的两端和中间(图片来自维基百科,红色为海峡殖民地的范围)。从槟城(PENANG)到新加坡(SINGAPORE),大致就是马六甲海峡的主要部分。槟城和马六甲(MALACCA)现在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两个州。槟城旁边的天定(DINDING,现在叫Manjung),在1874年后加入海峡殖民地。

最初,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设在槟城,1832年后才搬到新加坡。可见在初期,在英国人眼里,槟城比新加坡还重要,估计当时槟城在经济繁荣的程度也超过了新加坡。这可以从时间上来推断。槟城在1786年就在东印度公司的管辖之下,比新加坡早了三十多年,只是明显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因为更靠近欧亚大陆而显得更重要。即使是现在,槟城也是相当繁荣的一个城市,是马来西亚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对岸的新山。马六甲则晚至1824年才由荷兰割让给英国。荷兰在1641年就占领了马六甲,不过显然他们更在意雅加达的发展。这里也要顺便吐槽一下,西方各国殖民地的发展中,英国的所属殖民地要远远好于其他各国殖民地,这里的各国包括且不限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德国,法国甚至美国。马六甲沿岸只有英属殖民地(马来西亚这一边)的经济发展的不错。而荷兰占有的印度尼西亚,则没有一个像样的(雅加达显然不应该算是马六甲海峡沿岸)。这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宗主国对殖民地行使的政策差异所导致的。英属殖民地通常会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统治次序,并随着次序的建立,推动殖民地的自治,卫生,教育,交通一系列方面的提升。而荷兰,则力主把印尼(早期也包括马来西亚不少地方)建成荷兰的原材料基地,包括橡胶,咖啡和香料。

1965年,新加坡被马来亚联邦“踢”出来,被迫独立。独立以后的新加坡以华人为主,长期主政的人民行动党动作很大,亲美远共,小心翼翼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打交道。新加坡政府在廉洁和效率方面声名远播,带领新加坡在七八十年代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2013年9月25日补充:马六甲海峡的主要航道在东侧,吃水比较深,更适宜建立港口。而在西岸则大多数是沼泽和浅滩,这一客观原因造就了西岸没有大港口的现状。据查,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叫Medan(棉兰市),是苏门答腊岛最大的城市,不过仅仅是印尼的第四大港口,1890年因为需要运输烟草而建,起点比较晚。再加上印尼独立的影响,城市建设和港口都长期停滞不前。上世纪80年代后,城市建设加速。到今年,港口的年吞吐量为120万标准集装箱,仍旧与新加坡港的3000万不可同日而语。

做个总结:

1. 马六甲海峡东侧更适合建立港口。

2.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于槟城和马六甲。

3. 新加坡从马来亚联邦独立出来了。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非常高效而又不乏远见。

4. 英属殖民地和荷属殖民地的政策差异,英国更大气,有远见和相当的责任感。

新加坡没有资源,弹丸之地也谈不上任何优势可言,马六甲海峡又是印尼、马来、新加坡共管,本来博弈起来赢面是不大的。

但是新加坡有一个人:李光耀。

随便举个例子:李知道马六甲对日本的重要性,而且他不厌其烦的提醒日本各任首相新加坡有加入印马联盟,对海峡开征通行费的可能性(直到1982年UNCLOS才保障international traits的free passage)。在看准了马六甲是日本的软肋的情况下,李从日本交换了大量实质性的好处,迅速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新加坡之所以从去殖民地化后一举超越其他前殖民地领国,所有的所有,都离不开李光耀这个人。

他从一开始就深刻的明白自己手里攥着什么牌,也很清楚自己的打法其实很有限。这是他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优点。

总之,这种问题从这个人身上找答案就对了。建议看下他的自传。

马六甲海峡货物进出量,是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当之无愧世界第一海峡。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马六甲海峡超过1000公里,为何占据海峡大部分地区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没有一个港口繁荣起来,唯独新加坡成了世界第一中转站,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几位?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部、马六甲海峡东南部,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由6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 724.4平方公里(2018年),约在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和第四大岛舟山岛之间,大概是香港的2/3强。

在1960年代,新加坡的面积约为 581.5平方公里,后来陆续填海造陆,面积不断增长。新加坡计划到2030年,陆地面积达到766万平方公里。



新加坡本身没有填海的砂石,只能去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进口,但新加坡与这两个邻国关系一般,况且经济实力强大的新加坡也招来邻国嫉妒和不安。1997年,马来西亚停止向新加坡出口砂石,2007年,印尼也停止出口砂石。新加坡只好转向一千公里外的越南和柬埔寨进口砂石,不但运费高,这两国还不断提价限制出口,可见新加坡填海造陆有多难。

马六甲海峡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一个海峡,西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海岸暗礁多海水浅,不适合大型船舶停靠;东侧的马来西亚的马来半岛海岸海水深,有许多地方是天然良港。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地处偏远,进出口货物需求都不大。印尼在马六甲海峡苦心经营,但这一带最大的棉兰港,货物吞吐量并不特别大,主要满足苏门答腊岛的需求。新加坡对岸属于印尼的廖内群岛,也是同样暗礁多海水浅的地理格局。由于先天不足,印尼人只能望洋兴叹,眼红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在殖民时代早期,英国在马六甲海峡兴建3个港口,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合称为海峡殖民地。

槟城由槟岛和一块陆地组成,槟岛古称槟榔屿,是马来西亚第一大岛。郑和下西洋时期,槟榔屿是一个重要的坐标。1826年,英国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设在槟城,此后大批华人前来捞金,槟城迎来繁荣时刻。

随着英国在远东的扩张,作为国际中转站,新加坡恰好位于加尔各答至香港的中间位置,地理优势较槟城更好。后来海峡殖民地的首府迁移到新加坡,但槟城并未衰落。

槟城失去马六甲海峡的核心地位,是新加坡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后。新加坡人一心求发展,马来西亚却把首都吉隆坡当做首要的开发城市,槟城最多能坐上大马第二把交椅。大马发展槟城的战略似乎失策了,通过发展电子制造业,打造马来西亚的硅谷,而非航运中心。

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华人从槟城离开,去往新加坡等地,槟城与新加坡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今槟城华人约有65万,仅次于马来人,华人比例从第一到第二,侧面也反映槟城与新加坡的差距。

槟城除了人口结构,还有两个特点不如新加坡。槟岛面积295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四成左右,这是槟城港的一个局限。从航道来说,槟城所在的马六甲海峡有点宽,槟城并非必经之地,船舶停靠这里会损失时间和成本。

海峡殖民地另一个马六甲港,并不是岛屿,而是在陆地上,水深不如新加坡。

郑和下西洋时期,明朝舰队以马六甲为中转站,不止船队在此停泊,还建立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马六甲至今还有三宝山、三宝庙、三宝井等郑和纪念物,如今马六甲华裔众多,达到总人口的四成,也是因明朝海军所赐。

相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人口主要就集中在马来半岛,还能辐射中南半岛其他国家,货物消化能力大得多。

马六甲海峡附近,马来西亚对印尼有地理优势,新加坡对马来西亚几个港口也有地理优势。除了地理上得天得厚的优势,新加坡最大的优势是华人多。

2018年,新加坡人口约554万,华人占约74%,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所以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中文使用更加普遍。新加坡华人的中文水平,比中国南方很多省市平均水平都高。与东南亚民族相比,华人普遍吃苦耐劳,聪明机智,所以新加坡的管理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新加坡没有石油,却有世界最先进的炼油厂。波斯湾的原油运到新加坡,大部分是转运到其他国家,但也有一小部分会在新加坡进行冶炼,产出汽油等民用能源转运到一些不方便炼油的地区。新加坡弹丸之地,不但一直在填海造陆,也在地下修建规模庞大的储油库,储量足够新加坡全国使用一个月。

新加坡不只是中转站,金融行业全球领先,新加坡是除伦敦、纽约外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这些都是马来西亚不具备的。

新加坡旅游业发达,只有国际航班,没有国内航班。2018年航班客运量6563万人次,相当于每个新加坡人每年要坐12次国际航班,实际上这些客运量主要是游客。

图-新加坡风景

现在新加坡国际货物吞吐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更是世界前几位。而中国GDP总量全球第二,新加坡60%的货物吞吐与中国有关,可以说华人奠定了新加坡的地位,华人成就了新加坡的繁荣。

更多新加坡地图文章,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因为马六甲海峡只需要一个中转港,这个中转港越纯粹越好,因为越纯粹变数就越少


新加坡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一个港口,一个机场,一个CBD,一处会展中心,几个工业园,外加建立在其上的服务业,600万人以此为业,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少了就会不完善,多了就会不安定,就这样就好,一个政府,一家公司,永世不变


谁也不希望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爆发的一场鸡毛蒜皮的暴动导致全世界的航运受到影响,如果这个港口在族群对立严重的马来西亚或者人多事杂的印尼,那这种事就很有可能,而在新加坡就不可能

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的国际贸易/政治体系仍然是美国-西欧为主导的,而这一体系的源头很可能就是大英帝国建立的全球殖民体系,大英帝国虽然瓦解了,但是该体系的主导权又转移到美国人手里,而美国本身又是西欧文物制度在美洲的翻版。

大英帝国有很多殖民地,有的殖民地是白人填充的,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有的殖民地是白人统治当地人,比如英属印度、HK、马来亚,英帝国虽然瓦解,但给各个殖民地都留下了明显的英式文化传统(包括法律、经济制度等等),似乎只有新加坡和HK是成功利用这些遗留的殖民传统(比如英语、市场经济等),在白人统治者走之后,反而成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做大做强的。

当然,新加坡的成功李光耀的影响不可磨灭,李光耀的威权统治也并非仅仅受英人影响,更有可能是他目睹了日本人统治马来亚时的手段,受其启发而创造。毕竟,历史上到南洋讨生活的人都是奔着挣钱过好日子去的,对于自己的政治权利优先级并不高,李光耀也明白这一点,他的铁腕统治是以新加坡人的高生活水平、gov清廉高效为后盾的。不过,新加坡太小,似乎不足以成为后发国家的普世范例。


平台注册入口